国家发文:32项NGS、21项“纳米孔”临检项目纳入国家最新《医疗服务技术规范(2023年)》

 

非常有价值的一份官方文件。

日前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国家疾控局3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(2023年版)的通知》。

 

 
这份文件自2019年开始启动编撰,历时4年,主管部门组织42个临床专业及相关政策领域共700余名专家,是医疗领域的一份重磅指导性文件。
 
文件主要用来做什么?
 
按官方语言:
 

“各地卫生健康、中医药、疾控部门利用好《项目技术规范》,结合工作实际,完善本地现行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缺失和不明确的要素内容,标化口径,积极协商同级医疗服务价格主管部门,统一行业标准,指导医疗机构规范收费行为;

 

参考《项目技术规范》中的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、技术难度、风险程度、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等要素,做好行业基础工作,积极协商有关部门推动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;指导医疗机构规范申报新增价格项目,科学测算新增项目成本,把好医疗机构申报新增项目规范关;

 

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做好成本测算工作,建立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,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。”

 
笔者通俗地理解:
 
  • 1. 项目标准化:统一医疗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以前同一项目各种名称,将会走向标准化;类似药械领域推行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改革;标准化是为全国一盘棋的医改服务)
 
  • 2. 指导项目收费:作为医疗机构收费项目的依据。 (现在推行的“技耗分离”及“医药耗材零加成”,“耗”容易计量,但“技”不好计量,这个规范文件详细界定了每个项目的所需的人力消耗、技术难度、风险难度等,可以评估人力成本,继而为项目收费提供依据。)
     
  • 3. 医务人员考核工具:作为医务人员的评价、考核;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工具。(即医务人员的KPI考核度量表,这也于推行的医务人员/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有关。)
 
所以这份规范性文件,与我们最终看到的某一项目的医疗服务价格,与前一段时间热议的医务人员价值不被承认息息相关,可以看作是整个医保改革系统的关键一环。
 
其与医改全局的关系可参考下图,笔者另开篇再写:
 

 
 
全文涵盖“综合、诊断、治疗、康复和中医”等5大类、细分11000多项医疗服务,主要是“技术成熟、需要通过收取费用进行成本补偿的医疗服务项目”。
 
纳入此技术规范的项目,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国家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认可(但不作为任何准入的前置条件),项目收费、临床应用都有规范可循。
 
那么测序类有哪些项目入选呢?
 
筛选如下:
 
其中涉及NGS测序医疗服务项目32项,包括NIPT、PGS、肿瘤TMB、基因甲基化、病原体感染等多个领域
 
涉及纳米孔测序医疗服务项目竟然已多达21项,主要为感染性分子检测、用药指导分子检测项目
 
 
 
 

江湖没有武林秘籍!

 

创建时间:2023-10-12 15:29
浏览量:0

媒体中心